江苏省南京市重点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8月暑期质量调研历史试卷(答案)考试试卷

江苏省南京市重点中学2023-2024高三上学期8月暑期质量调研历史试卷(答案)考试试卷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国考1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38.C解析:(1)特点:通过观察材料一,结合其中三个图例和所学知识,从小麦和两季作物种植区域、解析根据“废除原来土司的各种杂税盘剥,统一征收赋税,并且在当地修建城市、学校等。”两季轮作作物品种等方面可知,南宋时期,小麦等北方农作物种植南移,一年两熟种植范围增加,可得出,通过改土归流,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管理与控制,进一步落实政府的方针政策,有广泛采用了轮作、复种和多熟等农作制即精耕细作。利于加强国家认同巩固了国家的统一,C项正确:“开启”错误,排除A项:(2)变化:根据材料二中“经济作物棉、麻、桑、烟草、花生、花卉等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改土归流不是开疆拓土,排除B项:量流入市场”,对比材料一中的相关信息可知,种植从粮食作物为主到经济作物为主:根据材料衡的说法错误,排除D项。二中“经营地主出现,与收地租的传统地主不同”可知,从地主出租农民佃种到经营地主的出现:39.A根据“(经营地主)对农业进行农场式管理”“其所经营,已不是单一的粮食生产,而包括了许多解析材料中“机户领织,谓之代料”、“主人校其良楛,谓之讐货”、“机户复将丝发交染坊染色,经济作物的种植和相关的副业、牧业、渔业”可知,从单一经营到多种经营。原因:根据材料二然后收回,织成缎匹”、“再售与绸缎业”,四道程序环环相扣,说明丝织业社会分工细致,故A中“烟草、花生、花卉等种植日益广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高产作物、新经济作物引进和广项正确:泛种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湖广、江西等新的粮食生产中心的形成(区域经济的发材料描述的是丝织业的分工生产销售,并不能说明南京成为丝织业的中心,故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涉及民营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的比较,故C项错误:展):根据“江南等经济发达地区”“产品大量流入市场”“(经营地主)与市场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材料中并没有提到雇佣关系,不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故D项错误。可知,江南、市镇商品经济的发展。40.D42.示例一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黄宗羲强调做学问要求真,反对那些不读书的心学家和读死书论题: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深深影响了中国政治文明的进程及其特点。的理学家的空谈。这体现了学有所用的经世致用思想,D项正确:论述:中国政治文明自先秦一直变化发展,春秋战国时期随着一系列变法运动的开展特别是商“强调读书目的是探究万物”的是朱熹,排除A项;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使贵族政治逐渐向官僚政治转变。秦朝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此后数千年的封建社会持续发展。中央官制从秦汉的三公九卿到隋唐的三省六部到宋元的二府制,黄宗羲没有否定王阳明的心学思想,而是进一步阐发“致良知”就是“行良知”,排除B项:官僚体制在变革中不断成熟:地方行政管理体制由郡县制到行省制,尤其是明清时期采用因俗而材料与“注重伦理道德的教化功能”无关,排除C项。治、因地制宜的办法有效管理边疆,奠定了中国的版图。选官制度方面,由世官制到察举制、九41.答案:(1)特点:北方农作物种植南移:一年两熟种植范围增加:精耕细作(广泛采用了轮品中正制直至科举制,血缘政治、门阀政治逐渐被民政治所代替,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整体秩序的长期稳定。可见,中国政治文明的演进历程及特点昭示黄河文明并非保守落后,而是深作、复种和多熟等农作制)。(一点2分,两点4分)具求新求变的精神。示例二(2)变化:种植从粮食作物为主到经济作物为主:从地主出租农民佃种到经营地主的出现:从论题:秦以后,中央集权体制下的中国文明并非一成不变。单一经营到多种经营。(一点2分,两点4分)论述:政治方面,从三公九卿到三省六部,从郡县制到行省制,官僚体制和地方行政管理体制走原因:高产作物、新经济作物引进和广泛种植:湖广、江西等新的粮食生产中心的形成(区域经向成熟和完善。经济上,尽管长期奉行重农抑商政策,但是随着精耕细作传统农业的发展,封建社会自身孕育的商品经济不断发展,坊市制度逐渐被街市所取代,市镇经济和长途济的发展):江南、市镇商品经济的发展。(一点2分,两点4分)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