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3-2024高三上学期夏令营学习能力测试历史试题(无答案)考试试卷

江苏省常州市金坛区2023-2024高三上学期夏令营学习能力测试历史试题(无答案)考试试卷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国考1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2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上海解放后,投机商图积粮食、棉花、布匹和油料,扰乱市场秩序。从1949年6月23日到7月30日,上海物价上涨了一倍多,并影响到整个华东、华北和华南等地。党中央决定依靠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再打一场“米棉之战”。11月15日至30日,从东北地区每日调运1000万吨粮食进入关内,上海、天津、北京、武汉、广州、西安、南京等大中城市也都调集了大批的粮食、棉花、布匹和油料。11月25日,中央政府一声令下,全国各大城市一齐行动,大量物资像潮水一样涌入市场。投机商们措手不及·竞相抛售存货,愈抛愈贱,念想抛愈难以脱手。从1950年3月开始,全国物价逐步回落,一举结束了物价猛烈上涨、市场混乱的局面。一一摘编自《共和国的经济战争一米棉之战》材料二中国农村改革发端于1978年末安微风阳小岗村的“大包干”,随后,农村家庭联产承包制在短短几年时间就扩展至全国。1982一1986年,连续发布了5个中央一号文件,肯定了农村创造的经验,排除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思想和体制障碍。1985年,国家将粮棉油蔬莱等主要农副产品的统购统派制度逐步改革为以计划为主与市场调节为辅的制度。同时,政府加大农业科技投入,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科学育种,农业产量逐年提高。政府还对农产品大幅度提价,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33.6元增长到1991年的708.6元,粮食产量由1978年的30476万吨增长到1991年的43529万吨。一摘编自万宝瑞《改革开放40年我国农业政策的演变、特点与启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取得“米棉之战”胜利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改革开放初期我国提高粮食产量的举措,并分析其意义。(8分)历史试题第6页(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