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 雅礼中学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一)1地理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国考1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地理答案)
原理与规律的能力。由图可知,北半球夏季,高气压地处北半球副热带海域,为副热带高压带,属于动力原因,而低气压位于亚欧大陆内部,属于海陆热力差异形成的低压,为热力原因。故D选项正确。26.(1)新疆。(2分)理由:春秋二分日,该地正午太阳高度≤50°,可推出该地纬度≥40°N,且该地地方时比北京时间晚两个小时,说明该地经度约为90°E,结合四地区位置最终得出该地应在新疆。(4分》(2)当该地太阳视运动曲线为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23°26'S),因此该地当日日出东南,日落西南。(2分)(3)当该地太阳视运动曲线为℃的季节时,处于夏季,一年中我国大部分地区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较近,因此我国各地昼长夜短,北部地区日照时间长于南部地区,但是南部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比北部地区略大,使得我国南北大部分地区普遍达到高温状态。(4分)【解析】本题以我国某地太阳视运动轨迹为命题情境,考查区域地理坐标、日出日落方位、不同地区正午太阳高度与昼长的变化,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第(1)问,由材料可知,该地地方时晚于北京时间两小时,得出该地应在90°E附近,再结合该地春秋分日正午太阳高度≤50°,可得出该地纬度应≥40°N,因此该地位于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2)问,曲线出现节气为冬至日,当地日出东南,日落西南。第(3)问,c曲线出现节气为夏至日,夏季我国南部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太阳辐射强,北部地区昼长,日照时间长,因此我国南北部地区可以同时达到高温状态。27.(1)由出山口处向前方河流呈放射状(树状)分布;从出山口处向周边地势逐渐降低:从出山口处向外围堆积层由厚变薄;从出山口处向外围表层沉积物颗粒逐渐由粗变细等。(答出两点,2分,答案合理,可酌情给分)(2)地壳间歇性抬升;降水增加,河流下切。(4分)(3)P为原洪积扇,砾石层堆积时期,因时水流小且辐散,水流搬运能力较弱,砾石均粒径偏小:偶发性的季节性洪水,水流量大,搬运能力强,砾石粒径粗大。(6分)【解析】本题以青弋江的发育为命题情境,考查河流地貌特征、河流地貌的形成条件、河流地貌特征的成因,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第(1)问,辫状河在出山口处的河流地貌特征可以从河流形态,地势变化、堆积物厚度及表层沉积物颗粒分布等方面描述。第(2)问,图中的坦面为阶地,其形成受内外力作用共同影响,内力作用为地壳间歇性抬升,外力作用表现为降水增加,河流下切。第(3)问,砾石层砾径特征与河流水文特征密切相关,P以中粒(小于中粗粒)为主,分布比较分散,说明水流小,搬运能力较弱且辐散:含有较多粗大砾石,说明河水流量大,搬运能力强,可能为偶发性的季节性洪水。28.(1)时间:午后2点(14时)左右。(2分)原因:一天当中近地面气温最大值出现在午后2点(14时)左右,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此时陆地上有较热的空气层,强海风从海面向陆地推进的过程中遇到陆地上较热空气层而形成锋面。(4分)(2)渤海东岸F点处海风为东南风,因此海风锋锋面往西北部迁移(延伸)。(2分)(3)海风锋能降低地面温度,为水汽凝结提供温度条件;(2分)海风锋从海洋移动到陆地,带来丰沛的水汽,(2分)且海风锋气温较陆地气温低,因此使得陆地气团被迫抬升,加剧了空气对流运动,促使雷暴天气发生。(2分)【解析】本题以渤海湾沿海地区海风锋为命题情境,考查天气系统出现时间段及原因、区域天气系统的发展特征、天气系统与极端天气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旨在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等核心素养。第(1)问,由材料可知,海风锋是强海风从海面向陆地推进的过程中遇到陆地上较热空气层而形成的锋面,说明其形成的条件之一是陆地上有较热的空气层。傍晚和上午,由于太阳高度小,因此气温偏低。由于近地面气温的直接热源来自地面辐射,因此夏3/肖中近地面气温最大值出现在午后2点(约14时),此时陆地空气较热,最易形成海风锋。第(2)问,海风锋在冷海、暖陆的春夏季出现最频繁,因为春夏季是海【高二地理·参考答案第3页(共4页)】·23-21B1-A卷·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