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同卷·天舟益考 2023-2024学年度高三一轮复习周测卷(小题量)[新高考版]语文(二十二)22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国考1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新高考版]语文(二十二)22答案)
2022年秋期六校第一次联考高一年级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具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清吴淇评谢灵述诗“语多生撰,非注莫解其词,非魏英通其义”。论者也大都指责谢诗雕刘ight遮风和景.情.理不相融合之病。然而,谢诗意境阔大悠远,风格恢宏豪放,深得李白.苏软、辛弃疾和陆游等人的推崇。白居易论其诗“大必笼天海,细不遗草树”,意谓谢诗乃境界阔大深邃与深细清丽之统一。谢灵运是如何做到这一点呢?首先,谢灵运在描写山水景色之中,融入了完整而悠远的时空意识。最常见的是朝夕昏旦等时间词的大量使用,开拓了诗的意境。如《石壁精合还湖中作》中云“昏旦变气候,山水含清晖”,“出谷日尚早,入舟阳已微”,浓缩了一天的盘桓,使气候变化、山水清辉的细节描写,都纳入了一个大时空意境之中,也使抒发的“物自轻”“理无违”之悟,自然有了依托。又如作于赴永嘉途中的《七里稳》云:“羁心积秋晨,晨积展游跳。孤客仿過端,徒旅苦奔峭。石浅水潜渡,日落山照暇。荒林纷沃若,哀禽相叫啸。”时间也是从秋晨写到落日,从而赋予寄寓诗人遭到“迁斥”悲慨的秋色以开阔的意境,既渲染了伤怀之情,亦使诗歌境界不至狭小,与后面借异代前贤以自解的大时空意识相统一。《登庐山绝顶望诸崎》:“山行非有期,你远不能辍。但欲掩昏旦,逆复经固缺…昼夜屣日月,冬夏共宿雪。”不只是朝夕昏里,甚至从春至冬,一年回季,时间跨度的延长,也意味着景色空间的拓展,使得诗的意境变得更为辽阔悠远,情感更为深厚。其次,在谢灵运山水诗中,方位词的频繁使用,也大火拓展了诗歌意境。如〈登水嘉绿嶂山》,诗人写绿嶂山幽静、秀美的风光,其中说“养西谓初月,颁东疑落日”,意谓置身深山密林,辨不清方向,误以为初升之月在西,落日在东;西月与东日意象的出现,无疑给精雕细刻的景色描写注入了大手笔的勾勒。《田南树园溆流植懷》景物描写倒排罗列,但其中的“卜宣倚北阜,启廉面南江“两句,则给诗人幽居的田南因景色展开了一个广阔辽远的大视野;既尽诗人幽居之趣,也与最后抒发物我一体、超越生死的大境界相融合。谢灵达山水诗中方位词的使用,无论对诗境阔大的开拓,还是情感深邃的渲染,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使诗人对山水景色细趣密玩的描写,不致狭窄和琐碎。高一年级语文试题第1页(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