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2024届高三8月联考(灯泡HEB)历史答案考试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国考1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历史答案考试试题)
阿拉善盟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历史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1.B材料“如侯马Ⅱ号铸铜遗址出土陶范以礼乐器、车马器为主,XXI号遗址出土陶范以镢、儔等工具为主”体现的是当时手工业的分工细密,B正确;官营主导、管理严格及工艺精湛的说法与材料无关,ACD排除。2.B根据材料可知,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宋朝在地方相继设置税务部门,B项正确;宋朝时期的政府抑商政策趋于弱化,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冗官问题,排除C项;材料无法得出工商税赋的比重日渐上升的结论,排除D项。3.A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主要原因是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A正确;BC是民族资本主义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排除;D是民族工业短暂发展的原因,排除。4.D材料体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国统区出现物价飞涨的问题,主要和国民政府推行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有关,说明当时金融体系面临崩溃,D正确;材料与官僚资本急剧膨胀无关,A排除;材料中的物价飞涨现象不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和百姓生活改善,BC排除。5.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方式是合作化,因此根据材料“本区的第一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可知与社会主义改造有关,C项正确;国民经济恢复工作于1952年底完成,排除A项;建国初期的土地改革废除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排除B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扩大了农民生产经营自主权,排除D项。6.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9到1983年,集体劳动和集体组织大量从中国农村消失,主要是因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B项正确;人民公社体制的逐步废除是集体农业消失的表现而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于1984年,排除C项;统一开放市场体系直到本世纪初才形成,排除D项。7.B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民国初年孙中山先生和宋庆龄女士身着长袍、旗袍、西装、中山装等,反映出当时着装的特点是新旧并存,中西结合,B项正确;西装、长裙体现的不是呆板保守和讲究等级,A项错误;“抛弃”传统与第一幅图中的长袍等不符,C项错误;突出革命,“完全”西化与图片内容不符,D项错误。8.A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京汉铁路通车后,武汉闹市区的范围扩大,原来偏远荒凉的郊区也逐渐繁华起来,这反映了铁路建设对城区面貌的影响,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生活方式、城市的经济功能和国家的行政效率,排除BCD三项。9.B由题干中“各种学会”“救亡刊物”等信息可知,这一现象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掀起了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浪潮,B项正确;A项应为1873年《昭文新报》的出版,早于题干中的时间段“1895一1898年”,排除;该时期,题干中的“各种学会”“各种救亡刊物”主要宣传维新变法思想,排除C项;D项为义和团运动的影响,与题干中“各种学会”“救亡刊物”等信息不符,排除。10.D美洲地名命名时实行“谁先发现谁占有,谁先到由谁命名”的原则留下了深刻的殖民扩张印迹,D项正确;材料无法直接体现“独立等”“宣扬宗教”“否定封建专制”,ABC三项错误。11.B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发明成果主要是科学发明转化成工业成果,故会把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兴的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被称为“科学工业”,B项正确;材料的主旨是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不是生产组织形式的变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科技与生产的结合,不是对工人科学素质提出要求,排除C项;材料的的重点是强调科技与生产的结合,不是重工业已经居于主导地位,排除D项。12.D根据材料的时间信息是“20世纪20年代”,这正是1929年到1933年经济危机之前,再结合信息“信贷业得到很大发展”“纺织、造船和制革业的恢复有限”“农业恢复得极其缓慢”等可知,当时美国经济发展潜藏危机,D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ABC三项。13.C从材料中可知,美国农业部部长主持出台农业法、建立了土壤保护区、对农户进行补贴,用行政手段调整农业政策,调控市场,这是为了调整农产品结构,稳定并提高农产品价格,防止农产品过剩,故C项正确;材料不涉及劳资关系,排除A项;结合1933年美国处于经济危机时期和“对自愿减少播种面积的农户进行补贴”,可知材料中《农业调整法》并不是为了保护美国的生态环境,而是为了减少农产品的生产,缓解经济危机,排除B项;保障农民利益只是表象,不是真实意图,排除D项。14.B根据“美国成立了民间资源保护队,组织18岁到25岁的男青年建水坝、种植防护林、扑灭森林火灾等;”可得出这是以工代赈的做法,旨在增加就业缓解危机,B正确;ACD项都不是其主旨目的,排除15.A材料提到英国政府公布一系列社会保障相关法律,这说明政府以法律手段加强对社会财富分配的干预,A项正确;英国是君主立宪政体,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立法的程序,排除C项;材料主要涉及社会保障立法,没有涉及商品贸易立法,排除D项。16.C根据材料“1918年初…大城市粮食供应严重不足,黑市上粮食投机盛行…被称之为‘军事共产主义’的政策”及所学可知,1918年苏维埃政权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最重要的是实行余粮收集制,规定农民按照国家规定的数量交售粮食和其他农产品。余粮收集制保证了前线的粮食供应,缓解了城市饥荒,为军事胜利提供了保障,C项正确;“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巩固了苏维埃政权,排除A项;1921年实行的新经济政策允许私人企业的存在,排除B项;斯大林时期实行的工业化建设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排除D项。【高一期末考试·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22742A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