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一中2024届高三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考试试题

宁德一中2024届高三第一次检测历史试题考试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国考1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宁德市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高一质量检测历史
    2、宁德市2024年初中毕业班第1次质量检测历史
    3、2024宁德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4、宁德一中2024年高考情况
    5、2024年宁德一中高考喜报
    6、宁德一中2024中考
    7、宁德一中2024年高考成绩
    8、2024宁德市初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
    9、2024宁德市高三第一次质量检测
    10、宁德市2024年初中毕业班第一次质量检测历史
周测卷二十古代中国的科技及文学艺术1.A由材料信息可知,慧远认为在家信奉佛法与出家修行可以不一样,再结合信息“敬君奉亲,服从教化”可知,慧远对佛教徒的要求放宽,且在教理认知上主动吸收儒家部分理论,显然慧远此举有利于百姓接受佛教理论,推动佛教的传播,故A项正确,排除B、C、D三项。2.D根据材料“德礼为政教之木”“免其老疾之苦”“以德化民”可知,政府律令渗透着儒家伦理,故D项正确;“儒家主流地位日益巩固”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项;政府律令中涉及儒家思想,并非政府官员支配法律生活,排除B项;外儒内法指的是尊崇儒家学说,但是实际操作中依赖法家学说,材料反映的是儒家思想渗透到司法领域,并非外儒内法,排除C项。3.D由材料信息可知,“割圆术”的出现与生产实践中这一方法的大量应用相关,而雕版印刷术的发明则是以传统科技的总结为基础的,综合上述分析可知,古代中国科技侧重于实用经验的总结,故D项正确;“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中西文化的交流”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A、B两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经世致用思想主要出现在明清时期,排除C项。4.A由材料信息“中国南方开始大量建造巨舰”“和航海技术的突飞猛进分不开”可知,这里所指的航海技术应与大规模远洋航行相关,联系宋朝时代背景可知,当时指南针技术应用于远洋航行,推动了远洋航行的发展,故A项正确;造船技术不是航海技术,排除B项;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指南针的迅速普及”这一结论,排除C项;磁石指南北技术早在先秦时期就已发现,排除D项。5.B由材料信息“穷究试验”“选取上须以关乎百姓日用为宗旨”可知,两位学者均强调了知识的实用价值,体现了当时学术界对知识实用性的重视,故B项正确,排除A、C、D三项。6.A由材料中“南迁的世家大族…需要心灵的解脱”“书法在世家大族流风相扇、竞能斗胜中,获得了长足的进步”等信息可知,当时书法艺术的发展,得益于南迁的世家大族的推动,世家大族借助书法艺术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这意味着书法的表情达意功能被强化,故A项正确;B、C、D三项由材料信息不能得出,均排除。7.C诗句前段描写画家的创作动机,后段认可了画师的社会地位,苏轼视画家的地位与诗人同,故C项正确;A、D两项对材料理解错误;B项由“画师”扩及整个文人,犯了扩大化错误。8.D材料“昆曲深受上层统治者欢迎”说明昆曲的格调比较高雅,其内容也反映了封建正统的伦理道德,符合社会的主流价值观,故D项正确。由材料不能得出昆曲不受下层民众喜爱的结论,排除A项;昆曲被誉为近代百戏之祖和材料所述无关,排除B项;论音乐性和戏剧性,其他剧种也一样优秀,这并非昆曲特别受社会上层欢迎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9.C由材料信息“孔子…引申到人需要有礼仪修养”可知,孔子在《诗经》中,通过文字应用,阐发经文的微言大义,这突出了孔子对道德教化的重视,故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孔子“维护周礼制度”“主张尊卑有序”“赞同天命有常”的信息,排除A、B、D三项。10.D由材料信息可知,宋词题材发生变化,后期宋词摒弃了早前对世俗之情的描述,即体现年、62【23·G3ZCJ·历史·参考答案一RMB一必考一QG】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