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地理中图版8人囗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衡水金卷先享题2023-2024高三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卷/地理中图版8人囗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国考1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3.B【考查点】本题考查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解析】河流持续下切形成“V”形河谷,不易形成①②两块对称分布的沉积阶地,A项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①②均覆盖沉积物,为沉积作用形成的对称分布的河谷阶地,其形成过程是由于地壳抬升,水流速度下降,泥沙在此淤积,形成对称阶地,B项正确;地震活动引起的岩层崩塌或山体滑坡,其沉积物分布较为分散,不易形成对称分布的河谷阶地,C、D项错误。4.C【考查点】本题考查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解析】岩层整体下沉,沉积物应对称分布,A项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③④均覆盖沉积物,所以阶地的形成,不仅受到流水的侵蚀作用,还受泥沙的沉积作用,B项错误;由于河流上游河道形态、来水量、侵蚀与沉积作用的变化,使得靠近主河床的河岸侵蚀加剧,远离主河床的河岸堆积增强,导致下游河道不定期摆动,形成不对称的阶地,C项正确;图中显示③④为不对称分布的河谷阶地,且均覆盖沉积物,无法判断其岩性,且岩性特性不属于外力作用,D项错误。5.C【考查点】本题考查大气环境问题。【解析】根据图示信息可知,雨量等级即降雨强度,降水次数即降雨频次。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从小雨到中雨,雨水pH值是增大的,即雨水酸性是减弱的,而中雨到暴雨,雨水pH值是减小的,说明雨水酸性是增强的,A项错误;小雨降水频次最低(17次),但其雨水pH值为4.89,并不是最低,B项错误;根据材料“降水强度、雨滴的密度与大气化合物结合的机会、程度呈正相关”及表格信息可知,降水强度越小,重度酸雨的占比越小,C项正确;降水频次最高的是大雨,为41次,其轻度酸雨占比为58.54%,低于雨量等级为小雨时的轻度酸雨占比(82.35%),D项错误。6.D【考查点】本题考查大气环境问题。【解析】根据材料“降水强度、雨滴的密度与大气化合物结合的机会、程度呈正相关”可知,雨滴直径大、密度高时,与大气化合物结合的机会大,而暴雨主要集中于夏季,在高温状态下酸性物质含量高,降水时间较为集中,利于水与酸性物质快速结合形成强酸,pH值低,①④正确;对流运动强烈是判断对流雨的标准,材料中的小雨至暴雨只是说明了降水强度,并未说明其降水的具体类型,无法判断其对流运动状况,②错误;根据上题分析可知,降水频率最高的是大雨(41次),但其重度酸雨占比(24.39%)并不是最大的,说明重度酸雨比例与降水频率并没有直接关系,③错误;综上,D项正确。7.C【考查点】本题考查昼夜长短变化。【解析】第一步:图文转化载人飞船两次成功发射期间,太阳直射点移动位置如下:夏至北回归线6月5日赤道春分秋分春分10月16日南回归线-冬至第二步:选项分析2021年10月16日至2022年6月5日期间,太阳直射点先向南移动到南回归线后再向北移动,同时位于北半球的酒泉白昼逐渐缩短,在冬至日达到最短,之后逐渐变长,即日出时间先变晚后变早,A、B项错误;秋分日(9月23日前后)全球昼夜等分,日出时间为6:00,而10月16日的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此时酒泉昼短夜长,因而日出时间晚于6时,C项正确,D项错误。知识拓展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北半球为例2326'N直射点北移夏至日6月直射点南移昼长大于夜22日前后昼长大于夜长,昼渐长夜渐短昼最长长,昼渐短夜渐长夜最短0°全球昼夜分春分日全球昼秋分日春分日3月21日前后夜分9月23日前后爱量樱3月21日前后全球昼夜分直射点南移冬至日12月值射点北移昼长小于夜22日前后昼长小于夜长,昼渐短长,昼渐长夜渐长夜渐短-23°26'S8.D【考查点】本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解析】酒泉位于甘肃省西北部,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季正午太阳高度小,为增加采光效果,需要缩短遮阳网或升高遮阳网的安装高度;夏季正午太阳高度大,为增加遮阳效果,需要延长遮阳网的长度或降低遮阳网安装高度。结合上题分析可知,两次载人飞船发射时间在2021年10月16日至2022年6月5日期间,酒泉经历了秋一冬一春一夏的季节变化,故在此期间,酒泉当地居民为确保良好的采光和遮阳效果,需要使遮阳网的长度先缩短后加长,遮阳网的安装高度需要先升高后降低,②③正确,①④错误;综上,D项正确。18子卷·2022年广东卷·地理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