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开学考试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国考1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21届河北省衡水市第十三中学高一年级上第二次质检考试
2、衡水十三中学2024高三质检1
3、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24年高考
4、2023-2024衡水市第十三中学开学时间
5、2024年衡水十三中
6、2023-2024衡水第十三中学喜报
7、衡水市第十三中学2024
8、2023-2024衡水市第十三中学什么时候开学
9、衡水十三中2024年开学时间
10、衡水十三中2024年什么时候开学

人”定下的标准。从这样的好人标准出发,希望人性向上、向善,社会向美、向好,这是梁晓声“好人文化观”的深厚内涵,同时也是《人世间》的深刻魅力。(摘编自梁晓声《人世间》:现实主义的新高度)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A.周志刚独自承担起家所在的那条小街的环境整治工程,是因为他重视荣誉。B.文中对“晃”字的解释,强化了作者对周志刚很快老去的无奈与感伤之情。C.儿女们都装聋作哑,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父亲治理那条脏街的行为感到不解。D.文中多次将周志刚和街坊们进行对比,来衬托周志刚“改良”工作的阻力。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梁晓声“好人文化观”的前提是,他不仅知道人是什么样的,而且能揭示人可以、应该成为怎样的人。B.社会越发展,时代越进步,人更应该向善、向上、向美,这是《人世间》从头至尾传递出的思想光辉。C.《人世间》既呈现现实,同时从理想向度上引导现实,这种“理想向度”就是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D.作者认为《人世间》的深刻魅力在于,小说为文明和文化进行定义,并以此为“好人”定下了标准。8.文本一结尾处,周志刚说“这个家再不修修抹抹,那就不像个家了”。请简要分析他这样说的原因。9.文本二谈到了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文本一梁晓声是如何通过周志刚这一形象来体现这种“好人文化观”的?请简要分析。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各题。李密,字令伯,犍为武阳人也,一名虔。父早亡,母何氏酿。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之性,遂以成疾。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少仕蜀,为郎。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蜀,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日: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帝览之日:“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司空张华问之日:“安乐公何如?”密日:“可次齐桓。”华问其故,对日:“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而虫流。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日:“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华善之。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日庆父不死鲁难未已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日:“人第6页/共10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