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保定市竞秀区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第一学期开学学业质量监测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国考1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离骚》中“”两句对古代服饰的“上衣下裳制”有所反映。(2)元代戏剧家马致远的杂剧《青衫泪》根据白居易的诗《琵琶行》改编而成,剧名来自诗中的“”两句(3)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积累的重要性,并用行路来形象化论述。《老子》中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苟子·劝学》中则说:“II卷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在湖南澧县鸡叫城遗址被发掘,除了出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的残破的榫卯木结构外,我们很少在其他遗址上出现类似的榫卯技术。这使一些人怀疑那是一个孤例,而鸡叫城遗址出土的这些榫卯结构恰好填补了这一空白。在世界建筑史上,中国人有一项技术是①的,那就是不用一颗钉子,就能使两个分离的木质物件紧密咬合的技术一榫卯技术。什么是榫卯技术呢?这是一种用特定结构形式实现木与木相连接的技术,其中凸出部分为“榫”,又叫“榫头”,凹进部分为“卯”,也叫“卯眼”。这种技术无需一颗铁钉,更不用胶水,就可以使凹凸部分中国人掌握榫卯技术最早可以追溯到什么时候呢?据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来看,中国人早在7000年之前就已经掌握了榫卯技术,这里出土的许多建筑木构件上凿卯带榫,尤其是发明使用了燕尾榫、带销钉孔的榫和企口板,是③发现的最早的榫卯结构。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18.请结合材料,为中国建筑的榫卯技术下一个合适的定义。要求:字数不超过55个字。(4分)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小题,10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被称为“沙漠之舟”的骆驼,其耐渴能力是人和其他动物所远远不及的。意大利科学家普林尼提出的“水囊”说是解释骆驼耐渴的最早的理论。他认为骆驼的两个瘤胃,众多肌肉带将瘤胃分隔成几个部分,使其起到“水囊”作用。在取水方便时,一①,以备口渴时用。然而这一理论被美国生理学家尼尔森推翻。他通过解剖发现,“水囊”并不能有效地与瘤胃的其余部分隔开,其个体也太小,起不到贮水器的作用。他认为骆驼耐旱的秘密在于经得住脱水,一般人在沙漠中失去12%以内的水时就会因中2022年高三9月检测.语文试卷,第9页共10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