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思想政治[24·G3AB(新高考)·思想政治-R-必考-QGA]七试题

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思想政治[24·G3AB(新高考)·思想政治-R-必考-QGA]七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国考1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A.意识能够离开客观物质而存在B.物质是意识的派生物C.意识的能动作用是无条件的D.不管什么样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14.多巴胺是一种神经递质,脑内多巴胺缺乏,就会出现震颤、僵直、运动迟缓等帕金森病症状。最新研究发现,多巴胺不仅会影响身体活动性,对记忆力也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一研究成果部分解释了为何帕金森病患者及抑郁症患者常会并发认知障碍。这进一步佐证了①人脑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②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③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④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15.在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的大规模深海探测共享航次中,“海洋六号”科考船历时36天,航程3000多海里,完成了来自国内不同单位的多项科考任务,“海洋六号”科考船①是人类认识和利用规律造福自身的产物②搭建了人类认识与海洋生态之间的桥梁③是人类征服自然活动中取得的重要成果④是人类认识规律的重要工具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16.荀子在《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这表明①运动是物质的唯一属性和存在方式②物质世界的运动规律是可以创造的③物质运动的规律具有客观性④人们可以利用客观规律造福人类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17.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下列选项能体现哲学基本问题的有①“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与“我思故我在”②“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与“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③“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与“人的意识既可以认识事物的现象,更能在此基础上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④“若在理看,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与“理在事先、理生万物、理主动静”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18.“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的这首《杨柳枝词》既用“金色”和“丝”来作比较,写尽了早春新柳又嫩又软的娇态和生机,又借柳树所生之地不得其位,因而不能得到欣赏的境遇,抒发了诗人对当时政治腐败、人才埋没的感慨。对此从哲学角度理解正确的有①诗人独特审美思维是对荒园孤柳等客观存在的反映②诗人大胆突破诗词创作规律而使该诗艺术力量感人至深③从枝条着手描写柳树的美姿体现了诗人意识的自觉选择性④一株垂柳荒凉冷落的处境反映了诗人怀才不遇的内心世界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9.“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对恩格斯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①物质概念就是各种物的总和②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③物质概念概括了一切客观事物的共同本质④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20.“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躁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这一艺术创作理念的合理性在于①基于坚持艺术与现实关系的唯物论基础②强调主体与客体、再现与表现的高度统一③体现了客观与主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④坚持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21.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将查清十年来我国人口数量、结构、分布、城乡住房等方面的最新情况,并形成数据公报,这将为今后制定和完善收人、消费、教育、就业、养老、医疗、社会保障等政策措施提供依据。这说明①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正确反映物质②运动即是发展,运动是有自身规律的③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④规律是客观的,人可以认识利用规律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22.漫画《进化?退化?》(选自《讽刺与幽默报》,作者:姬大利)旨在告诉我们①要尊重客观规律,把科技成果变为造福人类的工具②每一次科学技术的进步必然会给人类带来灾难③技术进化和人类退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④要处理好进化与退化的矛盾,避免沦为科技的奴隶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进化?退化?23.“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司马光的这句诗不仅道尽千古兴亡,也形象地说明了【高二政治试题·第3页(共4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