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一)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国考1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3-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高三月考四
2、2024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高三月考
3、炎德英才大联考长郡中学2024高三月考
语文.)
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围坐论事,由卫士传送餐饭。虽然品性算不上仁厚,亦可称为励精图%的君主。”太宗说:“你们只知其一,未知其二。文帝不贤明而喜欢苛察。不贤明则察事不能都通达,苛察则对事物多有疑心,万事皆自行决定,不信任群臣。天下如此之大,日理万机,虽伤身劳神,难道能每一事均切中要领?群臣既已知主上的意见,便只有无条件接受,即使主上出现过失,也没人敢谏议争辩,这就是隋朝到了第二代就灭亡了的原因。朕则不是这样。选拔天下贤能之士充任百官,让他们考虑天下大事,汇总到宰相处,审查研究后定下来,然后上奏到朕这里。有功则行赏,有罪即处罚,谁还敢不尽心竭力而各司职守,何愁天下治理不好呢!”六年冬十二月,唐太宗对魏征说:“选拔官员,不能轻率。任用一个君子,所有的君子都愿意前来;任用一个小人,所有的小人都会蜂拥而至。”魏征回答说:“是的。假如国家没有统一,那么就只看人才的才千,而不用权衡其品行。如果国家已经安定,那么不是德才兼备,就不能任用。”14.【答案】D【解析】全诗八句,都是对农民生活艰辛的叙述或描写,没有抒情和议论15.【答案】苏轼通过谷贱伤农的事实抨击了新法的弊端,表达了对农民苦难遭遇的深切同情,这种情感值得肯定。(3分)苏轼借农妇的口吻控诉新法害得百姓卖牛拆屋,以夸张的手法全面否定新法,这种偏见实不可取。(3分)【解析】根据注释和宋人评价内容,可知苏轼在诗中表达的情感,就是苏轼对新法的态度。这需要一分为二,辩证地去看待,不能因为苏轼是大文豪,就忽略了他的偏见16.【答案】(1)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2)(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3)示例一: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李白《蜀道难》)示例二: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李白《登峨眉山》)示例三: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解析】注意易错字:“尝”“臾”“繁”“寡”“当”“巅”。17.【答案】A【解析】如火如茶:像火那样红,像萘那样白。原形容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旺盛、热烈或激烈。热火朝天:形容场面、情绪或气氛热烈高涨。全民健身开展得正盛,因此第一处应选用“如火如茶”。喜闻乐见:喜欢听,乐意看。指很受欢迎。有口皆碑:形容人人称赞。第二处指这些活动深受人们欢迎,因此应选填“喜闻乐见”。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规定适宜的办法。见机而作:看到适当时机立即行动。“见机而作”强调的是抓住时机,因此第三处应选填“因地制宜”。义不容辞:道义上不允许推辞。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积极主动去做,不退让。文中强调的是不容推卸的责任,因此第四处应选填“义不容辞”。18.【答案】C【解析】原句有两处错误,第一处为语序不当,“不仅”与“还”后面的内容应加以调换;第二处为成分残缺,应在“竞技体育”前添加“欣赏”。语文卷参考答案(二)第3页(共4页)【23·MNJ·语文·YN·A】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