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全国100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生物[24·G3DY(新高考)·生物-SJB-必考-CQ]五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国考1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生物-SJB-必考-CQ]五试题)
B神经元的抑制作用弱,B神经元活动增强,因此能推断B神经元在这两种条件下都有活动,在食物缺乏条件下的活动增强。24.(15分)(1)通过基因突变可产生抗青蒿素的个体,连续培养过程中,在青蒿素的定向选择作用下,疟原虫种群中抗青蒿素的相关基因的频率升高,抗药性个体数增多(4分)密码子具有简并性(2分)(2)基因6(1分)与对照组相比,在有突变基因6和基因7的4~9组中,疟原虫的存活率都大幅提高,而在有突变基因7的1~3组中,疟原虫的存活率提高的幅度不大(4分)(3)S型(或对青蒿素敏感)(2分)(4)做好按蚊的防治工作(2分)【考查点】本题考查基因突变和自然选择。【解析】(1)基因突变可以产生新基因,进而可能产生新性状,在疟原虫种群中,通过基因突变可产生抗青蒿素的个体,连续培易错]可遗传变异中,只有基因突变能产生新基因。养过程中,在青蒿素的定向选择作用下,疟原虫种群中抗青蒿素的相关基因的频率升高,抗药性个体数增多;由于密码子具有简并性,即一种氨基酸可能由一个或多个密码子决定,故碱基突变但氨基酸序列可能不发生改变。(2)由题表可知,与对照组S型疟原虫的基因序列相同的设为野生型“+”,不同的设为突变型“-”,与对照组相比,在有突变基因6和基因7的4~9组中,疟原虫的存活率都大幅提高,而在有突变基因7的1~3组中,疟原虫的存活率提高幅度不大,故推测7个基因中与抗药性关联度最高的是基因6。(3)结合(2)的分析可知,7个基因中与抗药性关联度最高的是基因6,若基因6的基因突变是导致疟原虫抗青蒿素的直接原因,则利用现代分子生物学手段,将该突变基因恢复为野生型后,疟原虫的抗药性也随之减弱,故经这种基因改造后的疟原虫对青蒿素的抗药性表现为S型(或对青蒿素敏感)。(4)由“疟原虫为单细胞生物,可在按蚊和人两类宿主中繁殖”可知,可以做好按蚊的防治工作,使疟原虫的宿主数量减少以减少传播,从而防控疟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