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高三全国100所名校AB测试示范卷·历史[24·G3AB(新高考)·历史-R-必考-FJ]五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国考1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历史-R-必考-FJ]五试题)
·历史(人教版)·参考答案及解析代表大会席位中工农群众都占有一定的比例,体现了13.D【解析】该漫画呈现了疯狂的日本军人发动的工农政权的民主性质,故选A项。此时为国共十年战争,实际上是刺破战争狂人自己肚皮而伸出的大对峙时期,排除B项;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苏区政权的炮筒和刺刀,日寇这个“战争病患者”越是疯狂侵略民主性质,而非党的领导地位,排除C项;此时抗日战中国,它的末日越会更快到来,体现了中国人民夺取争尚未开始,排除D项。抗战胜利的斗志,故选D项。材料反映的是讽刺日10.B【解析】依据材料“红军决不是单纯地打仗的军多行不义必自毙,并不是态度的嚣张,排除A项;…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材料反映的是讽刺日军多行不义必自毙,与正面和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重大敌后战场无关,排除B项;漫画中并未体现敌我双方的任务”可知,毛泽东认为红军除了军事任务以外,的力量对比,排除C项。还要承担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一些任务,14.B【解析】据材料,国共两党的力量对比中,兵力、这推动了人民军队的建设,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控制面积、控制城市、控制人口等方面国民党均占据是红军的任务,没有强调创建革命武装,排除A项;明显优势,说明中国人民赢得解放战争的胜利非常毛泽东的《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艰难,故选B项。材料中的力量对比不是内战爆发《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等一系列文章必然性的体现,必然性体现在革命道路和目标的不的发表标志着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形成,排除C项;同,排除A项;政治上的主动权在于拥有较大的政治材料没有涉及中国革命前途的问题,排除D项。影响力,能够达到一定的政治目的,材料中的力量对11.D【解析】中共在不同时期土地政策的变化说明比是客观存在的,未体现国民党在国内政治方面的斗争的对象在发生变化,而斗争对象的变化是社会优势,排除C项;材料未体现国统区人民对蒋介石的主要矛盾变化的表现,故选D项。抗日战争期间的态度,排除D项。土地问题不是革命的核心问题,排除A项;抗日战15.C【解析】根据材料“横跨山东、河南、安徽、湖北争期间的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因而当时并未解决四省”“战略上,陕北地区中央面临的危机得到解农民的土地问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时期都是新除,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压力也得到了缓解”等相关信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革命性质没有发生变化,排除息可知,此为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其直接威胁C项。了国民党统治腹地,缓解了国民党军队对陕甘宁根12.C【解析】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接受国民党改据地和晋冀鲁豫根据地的压力,故答案为C项。百编、承认其统一指挥和对其既联合又斗争,都是为了团大战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华北地区进行的一抗日,说明中共以全民族的根本利益为重,故选C次反扫荡战役,排除A项: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时项。敌后战场是在战略相持阶段才成为抗战主战场期国民党将领李宗仁等在徐州附近与日军进行的一的,并不一直是抗战的主战场,排除A项;材料体现场战役,排除B项;淮海战役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的是抗战时期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关系,而不是放军和国民党军队在华东地区进行的一场大规模战敌后战场的斗争形式,排除B项;材料提到的是共产役,排除D项。党对国民党的态度和做法,而不是抗日的具体战略16.C【解析】1949年1月,三大战役使国民党军队的方针,排除D项。主力基本上被消灭,4月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