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2023-2024学年度高三年级九月份质量监测历史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国考1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山西省2024到2024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期末历史
2、2023-2024学年度山西名校高三阶段性测评历史

金国@0所名接单元测试示范卷教学札记全国@迥所名校单元测试示范卷·历史第一套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90分钟100分)扫码看微课视频兼以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形式考查,如“百家争鸣”、宋明理学、明清儒家获取复资料包高考对接点命题思想的活跃局面等可吗视点知识疑难点理解宋明理学的特点及意义,儒家思想的演变,等等典型情境题4、8、15、19第I卷(选择题共40分)题序12345676910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DBBCDBDAB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西周时期,“学在官府”使得民百姓失去了受教育的机会。周王东迁,王室衰微,很多有学问的王室官吏失去了昔日的地位,散落于各诸侯国和边远地区,形成了“天子失官,学在四夷”的局面。这一变化A.根源于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瓦解B.有利于各民族文化的大交融C.打破了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D.助推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解析:材料反映了教育由西周时期的“学在官府”到东周时期的“学在四夷”,这一变化有利于文化的繁荣,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呈现,故选D项。学术下移的根源在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是分封制和宗法制的瓦解,排除A项;学术下移与民族文化的交融没有直接关系,排除B项;王室衰微,贵族垄断政治的局面被打破,为学术下移创造了条件,导致“学在四夷”局面形成,C项因果倒置,排除。答案:D2.右面漫画是齐景公在询问孔子为政的道理,其中,孔子言论的主旨是父臣入A.愚民以固邦本要像B.维护周朝礼制父臣C.大夫不理朝政D.权力集于君王解析:根据材料“国君要像国君…儿子要像儿子”可知,图片中孔子的言论意在宣扬“克己复礼”思想,提倡君臣、父子之间的谨遵礼制相处之道,故B项正确。A、CD三项对材料主旨理解错误,均排除。答案:B3.孟子表示:“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僻邪侈,无不为己。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由此可见,孟子A.对百姓的道德修养提出要求B.强调物质生活与社会道德的关系C.主张严刑峻法以维护统治D.肯定了“工商皆本”的合理之处解析:材料中孟子强调民众需要有一定的财产收入,才会有一定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贤明的君主对民众的索取要有节制,要保障民众的物质财富。可见,物质生活是社会道德的基础,故B项正确。孟子是对君主提出要求而不是对百姓的道德修养提出要求,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严刑峻法的理念,排除C项;材料无法判断孟子对“工商皆本”的态度,排除D项。答案:B4.道家讲求“自然”,倡导不干涉主义。其排斥他者对事物自发性的破坏,尤其排斥统治阶层对民众【23·DY·历史-RMB-必修三-QG】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