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采众长 名校联考 智传天下·2024届高三总复习·月考卷(一)历史(XS4J)试题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国考1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历史(XS4J)试题)
教学金国1@©所名接单元测试示范寒之札记由于形成了这一共识,于是,在中国古代,不只官方抓道德教化,而且广大民间也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抓道德教化。为使当时社会的一套道德规范要求为民众所了解,使一套道德观念为民众所接受,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曾编写了不少面向一般民众的通俗道德教育读物和童蒙读物。其中的一些名言警句和道德故事,在古代几乎家喻户晓。他们认为,社会教化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化者的身教。需要特殊强调的是,在中国历史上,除战乱时期外,教化工作几乎未曾间断。一摘编自王司瑜《中国古代教化思想及方式研究》材料二在现代社会,人的伦理角色的丰富性和多样性是传统农业社会所无法比拟的。伦理关系由封闭、排他走向开放、包容,维系人与人关系的基本准则不再是感情的亲疏远近,而是权利和义务的明确划定。“圣人之教”中的道德理想主义作为一种文化遗存,在今天社会中还会不时地表现出来。诸如将道德泛化、绝对化,或用道德评价取代法律省思,教化内容脱离现实,缺少对个体价值与尊严的深层关注,忽视和贬抑个体情感和要求,以及教育者高高在上的宣教者姿态等弊端都导致个体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冷漠和疏离,很难产生预期的效果。摘编自宋新雅《圣人之教一先秦儒家道德教化范式及其现代价值》(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教化的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下中国传统教化面临挑战的原因,据此谈谈你的看法。(10分)答案:(1)特点:强调官方主导;系统综合教化途径、手段;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重视教化的普及宣传和启蒙教育;突出教化的表率与示范作用;强调教化的常抓不懈。(4分)(2)原因: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思潮带来的冲击;新时代下,人们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的变化;传统农业社会下的教化理论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要,被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取代;传统教化中的理想道德主义等弊端的影响。(6分)看法:在对传统儒家道德教化范式的分析和挖掘中,可见伦理与政治之间的价值观念形态是彼此联系、相互支撑的。所以,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首先强调“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既要有对儒家道德教化范式的批判继承,又要有对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学说的运用和发展。(4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下表所示为欧洲历史上的重要法律时间名称公元前449年《十二铜表法》约6世纪《罗马民法大全》约12世纪《大宪章》1689年《权利法案》1787年《1787年宪法》1804年《法国民法典》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西方法律制度”自拟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叙述完整;逻辑严密,条理清晰。)(12分)答案:[示例]论题:罗马法律制度的影响源远流长。(2分)阐述:公元前449年,罗马共和国颂布了《十二铜表法》,其内容涉及法律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它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了贵族的特权,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一定程度上保护了民的利益,体现了古罗马人的法治精神。随着统治疆域的扩大和人口的激增,6世纪,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下令编纂《罗马民法大全》,这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奠定了后世法律制度的基础。罗马法中所蕴含的人人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代法律的先驱。(10分)20【23新教材·DY·历史-R-选择性必修1-QG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