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八年级教学质量检测(一)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国考1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期末检测卷(一)语文
2、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期中语文
3、安徽省2023-2024学年度八年级期中检测卷语文
4、2023-2024安徽省语文八年级下期末测试卷
5、2023-2024安徽省八年级语文试卷
6、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八年级月考试卷(一)语文试题
7、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八年级上学期阶段性质量监测(一)
8、2024八年级语文安徽考试
9、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卷语文
10、2023-2024学年安徽省八年级月考试卷语文
语文答案)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开皇十四年大旱,隋文帝不许赈给,而令百姓就食山东。比至末年,天下储积可供五十年。炀A.节选部分以人民解放军的一个纵队为描述对象,他们从山西中部出发,已经奋战了八个帝恃其富饶,侈心无厌,卒亡天下。但使仓庾之积足以备凶年,其余何用哉!”来月,将要去迎接更大的挑战。二月,上谓待臣曰:“人言天子至尊,无所畏惮。朕则不然,上畏皇天之监临,下惮群臣之瞻B.“枪不离肩马不离鞍”既反映出战士们时刻警惕,随时准备作战的精神状态,也从侧面表仰,兢兢业业,犹恐不合天意,未副人望。”魏征曰:“此诚致治之要,愿陛下慎终如始则善矣。”现了当时局势的紧张。(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C.对行军中张培把马总是让走瘸了腿的战士骑一事,陈旅长脸上闪过不满意的神色,因为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陈旅长担心行军的进展。A.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D.陈旅长在紧急行军时仍然把敌人的阵势向战士们讲了一番,这是为了让战士们了解当B.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前的形式,同时坚定战上们的信心。C.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A.“山沟里寒森森的,大冰凌像帘子-一样挂在山崖沿上”一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描写了昌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梁山严寒的自然环境,渲染了战场的残酷气氛。A.中男,唐初指年满十六周岁,未满二十周岁的男子。B.“抖了它通身上的汗水,竖起耳朵,对黄河嘶叫了几声”“又扬起尾巴猛摆头”,小说通过B.敕,皇帝的诏书或命令,如《卖炭翁》中的“手把文书口称救”。对马的形象刻画来烘托陈旅长的光辉形象。C.再拜,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先后拜两次,表达礼节隆重。C,小说结尾“前面摆着更大的考验啊,同志们!”,既干净利落而又含蓄蕴藉,给读者留下了D.贞观,贞观是李世民的年号,唐太宗是李世民的谥号。想象空间。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小说以第三人称视角展开叙述,在不同人物、事件中自由切换,叙述客观全面,便于读者A.唐太宗听从了封德彝征用中男为兵的建议,魏征却总认为这样不行,一连四次把征兵命了解到当时的情况。令驳回去了,惹得唐太宗大怒。8.小说叙述了人民解放军的一个纵队的行军过程,请结合文本分析这是一支怎样的纵队。B,有人报告说魏征祖护他的亲戚,唐太宗让温彦博调查此事,温彦博虽查无实据,但认为(4分)魏征只是把祖护亲戚的形迹隐藏起来了。).电视剧《保卫延安》片头曲开篇唱道“一面旗,硝烟里激扬英雄豪气”,请简要分析小说节选部C.唐太宗和魏征探讨国君怎么做才称为贤明,怎么做就称为昏暗的问题,魏征提出了自己分是如何表现“硝烟里激扬英雄豪气”的。(6分)的看法,并以尧帝、舜帝与秦二世等例进行了阐述。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D.唐太宗虽然身处天子至高无上之位,却仍然小心谨慎,担心自己的所作所为不合天意: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不能满足臣民的期盼。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上(唐太宗李世民)厉精求治,数引魏征入卧内,访以得失。征知无不言,上皆欣然嘉纳,上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遣使点兵,封德彝奏“中男虽未十八,其躯干壮大者,亦可并点”。上从之。敕出,魏征固执以为(1)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4分)不可,不肯署敕,至于数四,上怒,召而让之。(2)场帝恃其富饶,侈心无厌,卒亡天下。(4分)冬十二月,或告右丞魏征私其亲戚,上使御史大夫温彦博按之,无状。彦博言于上曰:“征不14.魏征为什么说自己不想做“忠臣”?请简要概括说明。(3分)存形迹,远避嫌疑,心虽无私,亦有可责。”上令彦博让征,且曰:“自今宜存形迹。”他日,征入见,(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言于上曰:“臣闻君臣同体宜相与尽诚若上下但存形迹则国之兴丧尚未可知臣不敢奉诏。”上瞿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然曰:“吾已悔之。”征再拜曰:“臣幸得奉事陛下,愿使臣为良臣,勿为忠臣。”上曰:“忠良有以异严公①仲夏枉驾草堂,兼携酒馔杜甫乎?”对曰:“稷、契、皋陶,君臣协心,俱享尊荣,所谓良臣。龙逢、比干,面折廷争,身诛国亡,所竹里行厨洗玉盘,花边立马簇金鞍。谓忠臣。”上悦,赐绢五百匹。非关使者征求②急,自识将军礼数宽。贞观二年春正月,上问魏征曰:“人主何为而明?何为而暗?”对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百年地辟柴门迥,五月江深草阁寒。昔尧清问下民,故有苗之恶得以上闻。舜明四目,达四聪,故共、鲧、驩兜不能蔽也。秦二世偏信看弄渔舟移白日,老农③何有罄交欢。赵高,以成望夷之祸。梁武帝偏信朱异,以取台城之辱。隋炀帝偏信虞世基,以致彭城合之变。[注]①严公:剑南节度使严武,杜甫老友。②征求:征召访求,严武多次劝杜甫到自己幕府是故人君兼听广纳,则贵臣不得壅蔽,而下情得以上通也。”上曰:“善。”上谓黄门待郎玉圭曰:中任职。③老农:杜甫自称。【高二语文第5页(共8页)】·22-05-524B·【高二语文第6页(共8贞)】·22-05-524B·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