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1号4·第4套·2024届高三阶段性考试(一)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国考1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国考1号32024语文
2、2023-2024国考一号四语文答案
3、2023-2024国考1号3语文答案
4、国考1号2024语文
5、2024国考1号3语文答案
6、国考1号5语文答案2024
7、国考1号4语文2024答案
8、2024国考1号4语文
9、国考1号2024语文4
10、国考一号2024语文答案4
语文答案)
(2)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过扬子江二首(其二)①杨万里天将天堑护吴天,不数崤函百二关。万里银河泻琼海,一双玉塔⑦表金山。旌旗隔岸淮南①近,鼓角吹霜塞北闲。多谢江神风色好,沧波千顷片时间。【注】①淳熙十六年(1189)九月,杨万里从临安赴准河迎接金国贺正旦使,途中自镇江过长江时写下这首诗。②一双玉塔:喻指镇江西北的金山和东北的焦山。③准南:指准河以南、长江以北的地区。南宋定都临安后,以准河一大散关作为宋金两国的分界线,分界线以南为南宋国土,以北就是金国。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认为上天以长江天堑来护佑南宋,极言长江之险要,远胜于崤山、函谷关。(C)B.额联上句描写长江澎湃的气势,如万里的银河汹涌而来,浩浩荡荡,奔流人海。C.颈联上句写作者接近准南,看到隔岸战旗飘扬的场景,突出宋金两国对峙的形势D.颈联的“闲”写南宋统治者生活安逸,暗含批评,因为此时边塞正“鼓角吹霜”。15.周汝昌认为这首诗结尾两句“警辟而含蓄”,请对此做简要分析。(6分)中(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萍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逍遥游》中,庄子指出列子御风而行,非常自由美好,但他认为“旬又五日而返福者”,列子是有所凭借的。,彼于致(2)“沧海”指水呈青色的大海,古人常借此抒发个人情怀,如李商隐《锦瑟》中“沦海月明殊有沮”和苏轼《赤壁赋》中“渺沦海之-栗”(3)文天祥《过零丁洋》中“抛沉雨打萍”一句用比喻来描写自身漂泊坎坷的一生,然而他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坚定了“跟A心竖汗青”的人生信念。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2021年12月9日下午3,点40分,“天宫课堂”开讲。的航天员王亚在离地约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核心舱内进行太空授课。她与航天员翟志刚、叶光富演练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并讲解了这些实验的科学原理的原因。最后,王亚以“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的寄语,结束了本次近一个小时的太空授课。太空授课已成为载人航天的一项重要内容,这种天地互动的授课形式年学生与载人航天事业的最好桥梁。但在太空飞行的载人航天器内授课与地面授课的环境条件,是连接青少有,最显著的特点是太空中存在地面难以模拟的失重环境。(表明,在失重环境中混合物可以均匀地混合,由此能制成地面上不能得到的特种合金,也能制成)。例如,太空科学研新的泡沫金属;失重环境可使了的金属呈绝对球形,冷却后可以形成理想的滚珠;在失重环境中生产的半导体和蛋白质晶体都比在地面生产的纯度更高、更加均匀、没有缺陷。1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C)A.她与航天员翟志刚、叶光富演练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等现象,并讲解了这些实验的科学原理。B.她与航天员翟志刚、叶光富演示了微重力环境下细胞学实验、人体运动、液体表面张力,并讲语文(A)第7页(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