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第一届安徽百校大联考语文答案

2023-2024学年第一届安徽百校大联考语文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国考1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安徽第一卷2024年中考安徽百校大联考试卷
    2、安徽省百校联考2024
    3、安徽第一卷2024百校联盟
    4、百校联盟2024年安徽名校大联考一
    5、安徽百校联考2024高三
    6、2024安徽百校联盟
    7、安徽百校联赢2024语文
    8、百校联赢2024安徽名校大联考语文
    9、2023-2024安徽百校联考试卷
    10、百校联赢2024安徽大联考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花确的一项是(3分)A.夷,中国古代称迪的或西域的民族,后泛指华夏族以外的少数民族;文中指羌族人。B.屯田,汉以后历代政府为取得军队给养,利用士兵在驻扎的地区种地或招募农民种地。C.巾帼,古代妇女用以覆发的头巾和发饰,后为女子的代称,今天是对妇女的一种尊称。D.节,即符节,古代授予使臣作为凭证的信物。如“持节云中”“持节送匈奴使”等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司马懿集思广益,善于纳言。他虚心听取雍州刺史郭淮的意见,令郭淮率军屯驻北原,带兵迎战,击退蜀军的进攻。B.司马懿办事沉稳、用关谨慎。他与诸莴亮对峙了一百多天,虽然诸葛亮多次上门挑战,司马懿却坚守营赛不予应战。C、诸葛亮富有远见,智谋过人。他进军五丈原,分兵屯田,激怒司马懿,物色好自己的接班人选,死后还怀退司马懿。、D.储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夙兴夜寐,事必躬亲,连责罚二十杖以上都要亲自过问,以致忧劳成疾,死于军中。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彼本无战情,所以固请战者,以示武于其众耳。(2)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敛军退,不敢逼,14.结合选文内容,简要谈谈你对司马懿一“怒”一“笑”的理解。(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①苏轼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注】①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十月初诗/路过寿州之时:这年旺冠: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自求外放为杭州通判,十月至颍口(今安徽寿县附近)。江簷:若杭州。③黄茅冈:指长满黄茅草的山风冈。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诗人离京外放途中的复杂心情,一路走来,感慨颇多,望见枫叶芦花,顿感秋意正浓,兴味更长。B.颔联纯用白描手法,真切地表现诗人路途所见景致及其深沉感触,此时他的心和江山胜迹已融合在一起。C.颈联点明行踪,呼应诗题,行文至此,诗人似乎忘却抑郁惆怅之情,而是满怀激动,眼看就要达到寿州。D.尾联以“波平风软”四字言船行平稳,远远看见朋友站在江边久久跳望,感激之情尽收于苍茫烟雨之中。.赵翼《瓯北诗话》评东坡诗云:“其妙处在乎心地空明,自然流出,一似全不着力,而自然沁人心脾。”请结合本诗内容,简要说说苏轼是如何自然抒发感情的。(6分)【2022新高考模拟领航卷·语文卷(一)·第6页(共8页)XG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