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国一百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高考样卷语文

2023全国一百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高考样卷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国考1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高考样卷语文一
    2、2023-2024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21ccj语文三
    3、2023-2024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语文21
    4、2023-2024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语文样卷一
    5、2024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语文一
    6、2024年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语文一
    7、全国一百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2024语文一
    8、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语文2024
    9、2023-2024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语文样卷二
    10、2023-2024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语文2
而其所以不若三代者,则有由矣:政之失,非法之罪也。是以宋有天下,因而循之,变其节目而存其大体。比闾]小吏奉之以公,则老奸大猾束手请死,不可漏略。然而狱讼常病多,盗贼常病众者,则亦有由矣:法之公而吏之私也。而况法律之间又不能无失,其何以为治?今夫天子之子弟,卿大夫与其子弟,皆天子之所优异者。有罪而使与氓隶并答而偕戮,则大臣蒙耻而朝廷轻,故有赎焉,所以自尊也,非与其有罪也。夫刑者,必痛之而后人畏焉;罚者不能痛之,必困之而后人惩焉。今也,大辟【1之诛,输一石之金而免。贵人近戚之家,一石之金不可胜数,且不答不戮,彼已幸矣,而赎之又轻,是启奸也。夫罪固有疑,今有人或诬以杀人而不能自明者,有诚杀人而宫不能折以实者,是皆不可以诚杀人之法坐。由是有减罪之律,当死而流。使彼为不能自明者邪,去死而得流,刑已酷矣;使彼为诚杀人者邪,流而不死,刑已宽矣:是失实也。今也贵人近戚皆赎,而疑罪不与,莫若皆重赎。被贵人虽号为富强,苟数犯法而数重图于赎金之间,则不能不敛手畏法。彼罪疑者,虽或非其辜,而法亦不至残溃其肌体;若其有罪,则法虽不刑,而彼固亦已困于赎金矣。夫使有罪者不免于困,而无辜者不至陷于答戮,一举而两利。斯智者之为也。(取材于《苏洵集》)注释:【1】三代:夏商周三朝。【2】比闾:乡里。【3】大辟:死刑,古代五刑之一。6.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然要其终要:总括B.然而狱讼常病多狱:案件C.必因之而后人惩焉惩:惩处D.虽或非其辜辜:罪责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以求避法律之所禁其何以为治B.而一于法律而彼固亦己因于赎金矣C.比闾小吏奉之以公故其民惧法律之及其身D.则大臣蒙耻而朝廷轻则法虽不刑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变其节目而存其大体改变了一些条目,保留了它的基本内容B.必痛之而后人畏焉一定要痛恨有罪者并使后世之人畏惧C.是皆不可以诚杀人之法坐这些都不可用制裁真正杀人者的法律定罪D.而疑罪不与而证据不足的疑犯却不在赎罪之列9.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夏商周三代教化突出,虽有法却可不用,说明仁义廉耻是其立法的价值内核。B.唐代的法令细致明晰,所以虽然法律没有施行,也能使百姓尽力奉行仁义。C.宋代虽然沿袭唐代法令,但官吏偏私,法有漏洞,致使违法事件常有发生。D.古代对疑罪者施以减罪之律和现代的“疑罪从无”,都是司法人性化的体现。10.苏洵主张“莫若皆重赎”,请结合第三、四段内容概述其提出这一主张的依据,并对这一主张作简要评价。(6分)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1-13题。(共12分)解语花·梅花吴文英门横皱碧,路入苍烟,春近江南岸。暮寒如剪【。临溪影、一一半斜清浅。飞霙【1弄晚。荡千里、暗香平远。端正看,琼树三枝,总似兰昌见【酥莹云容夜暖,伴兰翘清瘦,箫凤柔婉。冷云荒翠,幽栖久、无语暗中春怨。东风半面【。料准拟、何郎词卷高三语文第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