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国一百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高考样卷语文

2023全国一百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高考样卷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国考1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高考样卷语文一
    2、2023-2024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21ccj语文三
    3、2023-2024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语文21
    4、2023-2024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语文样卷一
    5、2024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语文一
    6、2024年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语文一
    7、全国一百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2024语文一
    8、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语文2024
    9、2023-2024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语文样卷二
    10、2023-2024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冲刺卷语文2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但务北进,未嫌于我。(4分)(2)使还,羽属私相参讯,咸知家门无恙,见待过于平时。(4分)14.从关羽丢失南郡事件中可以看出当事人关羽和吕蒙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请简要概括。(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红楼梦》中香菱写的这首诗,完成15~16题。咏月诗香菱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博得嫦娥应自问,何缘不使永团圆?【注】①《红楼梦》中写道,经过两首不成功的《咏月诗》后,香菱终于写成了一首众人称赞为“新巧有趣”的诗。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写月光璀璨,光芒难掩。但月亮看上去外貌娟秀,它的背里却非常凄清。B.额联写一泻千里的月光之下,处处传来捣衣之声,雄鸡高唱,缺月高挂。C,颈联描绘了穿绿蓑的江上人秋夜闻笛,闺中女子楼头望月两幅画面。D.尾联诗人向嫦娥发问:“为什么不让分离的亲人重新团聚在一起,永不再分离呢?”16.这首诗被众人赞为“新巧有趣”,其“新巧有趣”体现在何处?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以“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引出了“”的经验教训。(2)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小人当道,正直之士遭受排挤的社会现实。(3)贾谊在《过秦论》中交代陈涉的身份,说他不过是个“”,且是被迁戍边的兵卒。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的、地、得”在汉字中使用频率最高,却最不易让人觉察。这也不难理解。看大厨掌勺,人们总将目光聚焦于食材,很少在意油、盐、糖、醋等调料:品大家作品,我们往往关注人物描写,倘若你老在“的、地、得”上纠缠,人家会觉得你特无聊。其实正确区分“的、地、得”,还真是学习和使用现代汉语绕不开的一个话题。平时的表达中,要说清“的、地、得”的①,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简言之,“的、地、得”始于唐宋,兴于“五四”,成于当代,历史不算悠久,演变比较复杂。“的、地、得”在现代汉语中②、分工明确,“的”是定语的标记,“地”是状语的标记,“得”是补语的标记,使用规则十分明晰。【高二3月份调研测试·语文第7页(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