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中同卷·2022-2023学年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 全国乙卷 语文(一)乙

衡中同卷·2022-2023学年度高考分科综合测试卷 全国乙卷 语文(一)乙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国考1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本文从以下几个角度介绍。

    1、2024衡中同卷分科综合卷答案语文
    2、2024衡中同卷高三一轮答案语文
    3、衡中同卷2023-2024高三语文
    4、2024衡中同卷全国三卷
    5、2024衡中同卷分科综合卷全国三卷
    6、2024衡中同卷语文答案
    7、2024衡中同卷语文
    8、2024衡中同卷高三一调
    9、2024衡中同卷答案高考分科
    10、2024衡中同卷新高考
2023.9绵阳南山中学高中2021级高三零诊考试语文试题命题人邹谌伦伦审题人滕涛丁莹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班级、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一3题。李白和杜甫历来被视为中国古代诗坛上最为耀眼的双子星座,“李杜”并称也成为惯常用语。然而这一并称的生成与定型过程却颇为复杂,并为聚讼千年的李杜优劣论埋下了隐患。明人胡震亨《唐音癸签》曰:“唐人一时齐名者,如苏李、燕许皆兼以文笔为称,其专以诗称有大历十才子、咸通十哲等目。至李杜、王孟诸合称,则出自后人,非当日所定。”前者即所谓的“时称”“时议如此”,多数得到当事人认可。如苏颋与张说皆以文章显,称望略等,故时称“燕许大手笔”。这种并称的双方或多方大都具备某种相似的特性,虽然也偶或引起个别作家的不满,但总体上比较稳定,后人的争论也较少。后者的出现很可能是因为一方身后的影响力较生前有了某种变化,具备了与另一方齐名的条件。基于这种原因形成的并称往往先天不足、争议不断,特别是后人对某一方的评价出现变动时,争议就更大,往往成为后人比较其优劣的根源所在。李杜并称就是如此。李白早年即“大名寰宇满”,既与陈子昂并称“陈李”,亦位列“饮中八仙”。杜甫本人虽“自谓颇挺出”,却长期处于“碌碌饱饭行”的状态,他生前也并未取得堪与李白相当的影响力。李杜并称的最终确认与杜诗渐为他人接受,跟元稹、韩愈等人对杜甫的推尊有很大关系。贞元十年,元稹在《代曲江老人百韵》中用“李杜诗篇敌,苏张笔力匀”一句开启了李杜并称的先河,稍后为杜甫撰墓志铭时再度使用了这一称谓。元稹密友白居易也接受并使用了这一说法,韩愈更是多次将二人并举。从元和年间起,李杜并称开始频频出现在韩愈笔下,如元和元年《感春四首》云:“近怜李杜无检束,烂漫长醉多文辞。”元和二年《荐士》云:“勃兴得李杜,万类困陵暴。”后来在《调张籍》中也写道:“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古人非常重视排序,在极为讲究品第的唐朝更是如此,“初唐四杰”之一的杨炯即曾公开表示对“王杨卢骆”这一排序的不满。李杜并称的生成过程中就始终存在着排序之争。杜甫生前诗名远不如李白,中唐时期陡然出现李杜并称之说,自然免不了受到他人的攻讦。韩愈、元稹和白居易虽然使用了“李杜”这一称谓,但并不意味着他们都将李、杜二人的诗歌成就等量齐观,并称的背后也隐藏着作者们各自的偏好。具体而言,韩愈的李杜并称,有特意抬高杜甫地位之意;元稹的李杜并称,隐含着扬杜抑李;白居易的李杜并称,起初也与元稹一样扬杜抑李,但经过与韩愈论战后,修正了自己的看法,在《李白墓》中对李白的文学成就有了较高的评价,在《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中也对李、杜二人的生经历和创作情形给予了较为公允的评述。贞元、元和之际,杜甫的地位仍处于上升态势,尊杜者甚至将李白和杜甫并称为“杜李”(见顾陶《唐诗类选后序》)。此后杜甫的地位还在一路上升,北宋后期更是登峰造极。随着崇杜思潮的愈演愈烈,李白与杜甫的排序之争进一步促进了李杜优劣论的展开。语文试题卷第1页(共8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