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德英才大联考 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八)8试题(语文)

炎德英才大联考 长沙市一中2024届高三月考试卷(八)8试题(语文)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国考1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日夜行不休已”中的“已”与成语“死而后已”中“已”字的含义相同。B.辐,即辐条,插入轮毂以支撑轮圈的细条:辐辏,形容人或物聚集像车辐集中于车毂一样。C.“魏南与楚而不与齐”与“吾与点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待坐》)两句中的“与”字含义相同。D.“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与“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鸿门宴》)两句中的“道”字含义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仪与苏秦面对同一个游说对象,晓以利害,渲染各自主张的好处;而面对二人的游说,魏王却左右摇摆,可见其缺乏主见。B.同是合纵,在苏秦看来必能形成抗衡强秦的联盟和战略,在张仪看来由于利益不同、人心不合,终究会成为一盘散沙。C.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处境已十分危急;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可知,晋国与秦国的实力不相上下。D.两则材料都叙事简洁,重在记言,以语言来凸显游说者的权谋策略及言谈辩论的技巧,凸显出人物能言善辩的特点。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乃有意西面而事秦,臣窃为大王愧之。(4分)(2)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4分)14.同样是“游说”,苏秦、张仪和烛之武三人所采用的游说策略有什么不同?请简要分析。(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5.16题。南邻杜甫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首联从服饰、园中作物、家境等方面起笔介绍锦里先生,一个山野隐士的形象跃然纸上。B.颔联先写“儿童喜”的热闹场景,再写门前鸟雀啄食无人惊的冷清场面,一反一正衬托出南邻隐居生活的朴素、孤寂。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一语文第一次月考试题-8-(共10页)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