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一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二)2历史(RL)答案
陕西省高一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学习效果评估(二)2历史(RL)答案正在持续更新,目前2025届国考1号答案网为大家整理了相关试题及答案,供大家查缺补漏,高效提升成绩。
清末留学毕业生考试是当时官员选拔的主要方式,故排除B项;当时处于清末新政时期,自强【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1页(共4页))求富是洋务新政时期的思潮,故排除C项7.A【解析】本题考查《法国民法典》。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法国民法典》的制定不是革命性的,大多继承了前代法的内容,并有所发展,故选A项;材料所述没有遵循共和党人的自由主义原则,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契约自由,故排除C项;《法国民法典》以继承性为主,根据时代变化调整,没有重建私法体系,故排除D项。核心的社会风尚,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早期培育,故选D项;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故排除A项;2001年,中共中央公布《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标志着公民道德建设的全面展开,故排除B项;这组宣传画反映的不是遵纪守法的问题,故排除C项。9.C【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民族交往。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汉代、北朝时,北部和西北地区少数民族“莫不欢附""乐中国土风”,大量迁入黄河流域,表明民族交融促进了对中原文化的认同,故选C项;五族内迁进入黄河流域,没有体现对疆域的拓展,故排除A项;汉代就与大秦开展了直接贸易,故排除B项;南北朝时期处于分裂时期,故排除D项。10.C【解析】本题考查明朝对西藏的治理。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朝承认安多藏区的土官酉豪的世袭特权,以土治番,这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特点,故选C项;清朝雍正时期,在西南地区推行改土归流,故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蕃汉分治,故排除B项;在安多藏区设置军事性11.A【解析】本题考查近代英国民族意识。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通过宗教改革,英国大部分市民“把为国家而战作为一种英勇且高尚的事业”,这反映了英国民众民族意识的觉醒,故选A项;宗教改革确实有助于改变人们的宗教信仰,但材料没有涉及宗教信仰变化的信息,故排并不一定是海外殖民扩张,故排除D项12.A【解析】本题考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规定独立的诸侯邦国享有国内统治权和独立的外交自主权,确立了国家主权和独立原则,故选A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和解决争端的信息,故排除B项;法国大革命后,欧洲各国民族意识普遍觉醒,故排除C项;D项夸大了《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的影响,故排除D项看抗战形势的发展,陕甘宁边区创立延安民族学院培养少数民族十部,以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故选B项;材料中没有延安民族学院课程的内容,无法说明其对中国共产党的民族政策的影响,故排除A项;培养少数民族十部,确实有利于扩大边区政府的十部来源,但这也是为抗战服务的,故排除C项;发展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是客观效果,不是主观出发点,故排除D项。【高二历史·参考答案第2页(共4页)】14.D【解析】本题考查新中国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新中国成立以来,不断制定和修改关于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律,这反映了我国对民族区域自治的法制化建设非常重视,故选D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已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过程并不艰难,故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制定和修改,体现不出社会主义立法制度走向完善,故排除B项;材料没有将我国的民族政策与其他国家进行对比,无法得出我国民族政策具有优越性的结论,故排除C项。15.B【解析】本题考查20世纪60年代中国外交。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60年代,中国在国际政治格局中面临挑战,为适应国际形势的变化,中国放弃“一边倒”战略,把亚非拉国家作为中国外交的重点,这展现了中国在国际关系中寻求更大发展空间的决心,故选B项;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极大提升、外交成就取得重大突破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故排除A、D两项;亚非拉国家并不都属于中国的邻国,故排除C项16.A【解析】本题考查上合组织的地位。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合国是全球最具影响力的国际组织,联合国对上合组织的肯定与协作,为上合组织参与国际治理提供了
本文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