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考1号9数学答案
国考1号9数学答案 ,目前我们已经整理了国考1号9数学答案 的各科答案和试卷,更多国考1号答案请关注本网站。
8.滑坡体滑动方向及滑坡边界内的河流主要流向分别是A.滑向西南,向北流滑坡边界B.滑向东北,向南流一河流3200C.滑向西南,向南流湖泊O古堰塞湖D.滑向东北,向北流○湖相沉积物【答案】C会滑坡掩埋的阶地【解析】由图中滑坡边界、河流、滑坡掩埋的阶地的位置关系,以及滑坡体由高处向低处滑动,可推测滑坡边界范围内西南地势低,滑坡体滑动方向为滑向西南;滑坡体阻断河流形成堰塞湖,堰塞湖位于滑坡体的上游方向,故河流由北向南流。9.经测定,新、老湖相沉积物形成于距今1~3万年前,据此可推测A.滑坡掩埋阶地的时间约为1万年前B.古滑坡的发生时间至少在3万年前C.古堰塞湖存留的时长大约为3万年D.古堰塞湖溃坝的时间约在2万年前【答案】B【解析】由图可知,滑坡掩埋的阶地位于湖相沉积物的下游方向,可推测滑坡掩埋阶地的时间早于湖相沉积物,而新、老湖相沉积物形成于距今1~3万年前,故滑坡掩埋阶地的时间约为1一3万年前;由图中古堰塞湖的位置可知,古滑坡发生在湖相沉积物之前,即3万年前;古堰塞湖的形成时间为3万年前,其上游的湖相沉积物形成于距今1~3万年前,由此无法推测溃坝时间和存留时间。10.下列能示意该河流河床纵剖面变化的是水平距离水平距离ab*堰塞体位置滑坡前河床现代河床水平距离水平距离dA.aB.bC.cD.d【答案】B【解析】滑坡体阻塞河流,在其上游方向形成堰塞湖,导致其上游方向水流受阻,流速减慢,泥沙沉积,河床抬高;同时导致其下方泥沙减少,河床侵蚀大于淤积,河床下降。
20.(1)CM#乳糜微粒白(2)蛋白质#糖蛋白(3)ACD(4)油滴变小,线粒体数量增加(5)长期局部热疗(LHT)具有较好的减肥效果。因为LHT不影响NE水平而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由图3可知,与对照组相比,LHT组的脂肪量显著下降,说明廿油三酯的分解增加。由图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LT组的PGC-1α和Ucp一1的相对mRNA水平显著增加,说明长期局部热疗(LHT)时,小鼠米色脂肪细胞中PGC-1a、Ucp一1蛋白的表达增多,从而抑制ATP合成并增加产热,使脂肪量下降,达到减肥效果。【分析】脂肪在人体消化道中被分解为甘油和脂防酸,被吸收后,进入脂肪细胞重新合成脂肪。分析题意可知,白色脂肪细胞中含有大油滴,主要功能是储存的能量:棕色脂肪细胞只存在于婴儿期,含较小油滴和大量线粒体,主要功能是促进产热和耗能。图示中,去甲肾上腺素与相应受体结合,促进U©p-1基因表达,促进甘油三酯水解和氧化分解供能。(1)脂肪是主要的储能物质,在消化道中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被吸收后,在小肠细胞中形成乳糜微粒(CM),主要运往白色脂肪中储存起来。(2)由图可知,去甲肾上腺素不能进入细胞内,只能在细胞表面与受体结合,说明该物质为大分子物质,即蛋白质。(3)由图可知,低温刺激能促进去甲肾上腺素与相应受体结合,促进U©p-1基因表达,促进甘油三酯水解和氧化分解供能A、低温刺激下,人体冷觉感受器兴奋,将信息传递到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调节体温;同时交感神经兴奋,加强内脏活动促进机体产热增加,A正确:B、由图可知,NE贝能与细胞表面的特异性受体结合,B错误:C、由图可知,NE通过与受体结合促进细胞中甘油三酯分解,加强线粒体中的脂肪酸的氧化分解,C正确:D、分析题图可知,Ucp-1蛋白能运输H进入线粒体中,消除H浓度差,抑制ATP的合成,D正确。故选ACD。(4)由上述分析可知,受寒冷或NE信号刺激时,米色脂肪细胞能表现棕色化潜能,促进产热和耗能。因此,当受到相应刺激时,油滴变小,线粒体数量增加(5)分析题图可知,图2中,LHT组中PGC-1a和Ucp-1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图3中,对照组的脂肪含量增加快于LHT组。故局部热疗(LHT)在肥胖治疗中的效果和机制为:长期局部热疗(LHT)具有较好的减肥效果。因为LHT不影响NE水平而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由图3可知,与对照组相比,LHT组的脂肪量显著下降,说明甘油三酯的分解增加。由图2可知,与对照组相比,LT组的PGC-1a和Ucp一1的相对RNA水平显著增加,说明长期局部热疗(LHT)时,小鼠米色脂肪细胞中PGC-1a、Ucp一1蛋白的表达增多,从而抑制ATP合成并增加产热,使脂肪量下降,达到减肥效果。【点睛】本题综合考查基因表达、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利用知识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能力,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